7月28日晚间,蓝帆医疗再次发布《关于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蓝帆转债转股价格的公告》,这是蓝帆医疗继前次将转股价格从12.50元/股小幅下修至12.00元/股后再次提议下修。与此同时,蓝帆医疗医疗股价早已突破6元大关,较年内低点已上涨超过40%,可谓与转股价格的下修形成了“双向奔赴”。
蓝帆转债将于明年5月到期,近期价格一度突破107元,已高于纯债价值,体现出一定的转股预期。在7月份的深交所互动易问答中,蓝帆医疗曾回复道:“基于公司转债条款和目前股价,现阶段仅靠转股价格下修确实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还需要合适的市场条件、股价进一步修复。在可转债存续期间,公司将持续寻求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同,通过推动价值修复,力求夯实转股基础。”短期内转股价小幅下修虽然当下对转股的促进作用有限,但有可能使公司正股和转债转股价延续“双向奔赴”的行情,既提升正股价值,也给转债未来进一步下修转股留下想象空间。同时基于近期公司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和医疗器械行情的回升,公司逐步下修也不失为一种等待合适时点的策略。随着公司心脑血管迈入盈利周期,医疗器械迎来政策拐点,公司价值重估的空间凸显。
心脑血管业务产品力+全球化优势凸显,或成估值修复新引擎
根据蓝帆医疗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,心脑血管事业部经营业绩持续向好,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超6.9亿元,同比增长20+%,销售费用率、管理费用率进一步下降,经营层面实现扭亏并贡献显著利润。经过两轮冠脉支架集采,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并推动新产品加速放量,心脑血管事业部迈入盈利周期,未来有望延续增长趋势,成为业绩新的支撑点。
心脑血管业务成功扭亏实现盈利,主要得益于研发创新的能力和国际化布局的战略眼光。2018年公司并购柏盛国际,确立以柏盛国际为心脑血管事业部的核心平台,并持续加大对该业务板块的研发投入,数年间,公司投入研发超20亿元,而在2018年以前,年度研发费用约在0.5亿元以下。公司持续高投入研发,迎来产品的密集获批。
2025年上半年,公司产品延续接连获批态势,标志着公司的研发投入已进入收获期,不论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,公司均有充分的产品布局,打开未来的增长空间。
广阔天地大有作为,集采“反内卷”落地给行业注入新动能
从市场规模来看,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为1.36万亿元,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.88%,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.4万亿元,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。
2018年以来,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10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。7月24日,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,国家医保局坚持“稳临床、保质量、防围标、反内卷”的原则,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。在报量方面,医药机构可以通过选择报具体品牌的量,把自己认可、想用的品牌报上来;在中选规则方面,优化了价差计算的“锚点”,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,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,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。
此次采购规则的调整,为医药企业预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,标志着集采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,行业将转向以质量取胜的发展轨道。对于蓝帆医疗而言,其集采中标的支架、药物球囊等产品,在“反内卷”政策的推行下,后续利润水平有望逐步回升,依托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,其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总体而言,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呈现整体增长、结构分化的特点。近期,政策积极引导行业朝着创新驱动、质量引领的方向转型,与此同时,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慢性病管理相关器械需求激增。可以说,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正式进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全新发展时期。
回顾今年蓝帆股价,4月初受特朗普关税影响,市场整体遭受重创,随后公司营收稳健,亏损收窄,心脑血管业务结构性改善,叠加行业政策驱动,股价距4月低点已涨超40%。未来在产品创新、基本面改善、海内外协同布局、行业行情回升的影响下,有望迎来业绩与行业双重驱动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广告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王治强 07-30 11:57
张晓波 07-23 22:40
贺翀 07-23 19:20
王治强 07-22 09:54
郭健东 07-16 21:00
张晓波 07-16 13:45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