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硬件:ESIM热度有望重启 编制万物互联新格局

2025-06-29 18:20:06 和讯  中金公司陈昊/朱镜榆/李诗雯/郑欣怡/彭虎
  投资建议
  eSIM卡(Embedded SIM)是一种数字化的SIM卡技术,其物理硬件在出厂前就被预先嵌入到了电子产品的硬件中,不可拆卸。我们认为,eSIM卡具备小尺寸、低成本、安全性高、便捷性好的优势,能够节省终端设备的空间、为产品设计提供灵活性,有望在消费电子小型化、物联网兴起的趋势下热度重启。
  理由
  电信卡向小型化与功能升级双规演进,eSIM迎发展机遇。从20 世纪70 年代磁卡起步,历经IC卡至移动时代SIM卡持续迭代,物理尺寸从85.6mm×54mm信用卡规格缩减至15mm×12mm的Micro SIM,Nano SIM卡的尺寸进一步缩小三分之一;功能则从基础通讯存储升级为支持网络认证与加密算法的USIM卡。我们认为,eSIM有望以嵌入式的形态终结物理卡槽,通过OTA技术实现远程配置,顺应设备轻薄化与物联网扩容的趋势。
  eSIM以小尺寸、低成本、高安全性赋能用户体验,运营商配合意愿亟待提升。SIM卡方案中,设备需要预留卡槽空间;eSIM则直接焊接于设备主板,在加强设备密封性,提高防水、防尘性能的同时,为电池、摄像头模组等零件预留更多空间,助力设备轻薄化。此外,eSIM具有低成本、高安全性等优势,能够提升用户体验。我们注意到eSIM的应用落地仍面临运营商配合意愿度不高的阻力,支持终端数量有限。我们认为,随着消费电子轻薄化、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终端漫游需求增加,eSIM的应用有望在2025 年加速。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,至2025 年底,全球预计将有约10 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,2030 年将增长至69 亿;据Jupiter Research测算,到2026 年,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 年的2200 万增长至1.95 亿。
  eSIM产业链是一个涉及芯片设计制造、平台管理、运营商服务、设备集成和最终应用的复杂生态系统。随着产业链对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深入,一系列商用产品及解决方案被推出以满足eSIM早期的市场需求,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以及车载设备、智能表计等物联网终端。我们看好eSIM产业链协同发展,加速成熟。
  盈利预测与估值
  我们维持所覆盖标的的盈利预测、评级及目标价不变。建议关注eSIM产业链上芯片设计、通信模组、平台运营、手机终端、运营商等环节的相关公司。相关标的包括eSIM芯片设计龙头紫光国微、模组厂商移远通信、平台管理厂商东信和平(未覆盖)等。
  风险
  下游设备推广不及预期风险,运营商接受意愿不及预期风险,用户使用习惯风险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贺翀 )

   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
【广告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看全文
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
提 交还可输入500

最新评论

查看剩下100条评论

有问必答-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

    热门阅读

      和讯特稿

    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