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驾驶专题:产业趋势加速 智驾赋能车企销量、利润

2024-12-15 07:45:04 和讯  天风证券孙潇雅/王彬宇
  TO-C端:消费者为智驾买单意愿如何?
  目前市场上高阶智驾的收费模式可基本分为软件免费硬件标配/选装和软件付费硬件标配/选装两大类。不同价格带、消费者对智驾需求依然有差异,我们认为后续渗透率提升路径是:优势车企在中高端车型上通过软件或硬件价差获取溢价,而同时尽可能把成本低的视觉方案下沉至中低端蓝海市场,预计后一趋势有望显著加速。
  如何评价目前主流车企智驾能力——算法、数据、算力三维度
  特斯拉在算法上领先,华为、小鹏、理想紧随其后,均已实现端到端上车。
  国内车企中华为智驾里程增长最快,小鹏、蔚来、理想其次。
  各车企云端算力布局加速,车端自研芯片成趋势。
  从软硬件成本拆分看主流车型智驾成本竞争力
  智驾硬件价格显著下降,尤其是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。高阶智驾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对大算力需求更高,推高域控成本。而域控成本因搭载芯片不同而异,主流双Orin X价格约1.2万元。
  中低端价位高阶智驾上车代价较高,对OEM的算法和自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,高端车型智驾则成为标配。
  OEM与供应商配套关系、合作模式如何?
  传统OEM选择与外部供应商合作并逐步自研算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。芯片供应商提供全套工具链、中间件等产品,部分推出自研智驾解决方案。
  软件供应商按OEM要求开发智驾解决方案,收取开发费和软件license费。
  整车厂智驾盈利拐点是否到来?
  据我们测算,理想已跨过智驾软件端盈亏平衡点,华为拐点临近。随着规模效应和硬件降本,智驾车型销量上升有望带来更高边际利润。
  风险提示:技术发展不及预期、竞争情况加剧、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、测算具有主观性,仅供参考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刘畅 )

   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
【广告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
看全文
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
提 交还可输入500

最新评论

查看剩下100条评论

有问必答-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

    热门阅读

      和讯特稿

    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