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与工程行业:钢结构调研反馈:智能化风起 龙头笃行不怠

2024-01-29 08:11:00 和讯  中金公司龚晴
  行业近况
  近期我们集中调研钢结构企业,就市场关注的订单情况、需求展望、智能化进展等核心问题进行讨论;并实地参观传统工厂及智能化工厂。
  评论
  龙头新签订单延续韧性表现;中期龙头扩产可持续。据公司公告,2023 年鸿路新签订单销售额297 亿元(同比+18%);精工专业分包一体化新签订单额162 亿元(同比+5%),其中工业建筑、公共建筑为101 亿元(同比+19%)、61 亿元(同比-12%),新签订单相对韧性。钢构下游与制造业投资、基建投资高度挂钩,据中金宏观组预测,2024 年制造业、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7.8%、10%,具需求韧性,同时业主方优选龙头趋势明显,对龙头短期需求无需过度悲观。中长期看,以鸿路为例,公司2023年产能利用率近90%,成熟工厂可扩至120%+,同时考虑鸿路在手土地充足,短期龙头更多优选订单、修炼成本,中长期扩产则是顺势而为。
  智能化风起,但非标属性限制短期渗透比例。实际上“智能化”在钢结构行业并不是新故事,龙头近年已加速布局激光切割下料机等设备,在切割、下料等相对标准化环节已实现高度智能;23 年鸿路开启焊接机器人招投标,当前公司拥有400 余台焊接自动化设备(其中焊接工作站式机器人100 余台,剩余为灵巧型机器人)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短期焊接机器人在钢构行业规模化铺开过程中颇具难度——一为钢结构为非标品,缺少固定工艺和智能焊接轨迹,焊接机器人需要“深度学习”并积累自身数据库;二为焊接工艺环节,例如角焊缝环节,智能化替代路径顺畅,但全熔透环节难度较大,当前技术仍未完全突破瓶颈,复杂构件仍高度依赖成熟焊工。
  短期智能化成本优势并不显著,战略意义更重。据我们调研,在当前技术下,焊接机器人有望替代30%焊接工艺,于龙头而言,“智能化”短期意味着研发投入,但随着智能化渗透铺开,钢构行业面临的焊工短缺、工人成本上升的痛点有望逐步缓释(这也是龙头中长期扩产势必要面临的问题);中长期有望继续深化成本优势(我们粗估,在40%替代情况下,龙头制造环节单吨成本节降在小几十元),龙头有望率先占领智能化高地、布局享受成本红利;而小企业当前自身经营成本低、并不具备智能化改造动力,行业真正的智能化全面铺开仍需钢构企业及供应商技术端磨合精进。
  估值与建议
  考虑到智能化过程中成本、费用高企,我们下调鸿路23-24e EPS 2%、4%至1.8、2.1 元,引入2025e EPS 2.4 元,现价对应24-25e P/E 9x、8x;考虑板块风险偏好下移,我们下调目标价14%至30 元,对应24-25e P/E 14x、13x,隐含66%上行空间。我们维持其他覆盖个股盈利预测和评级不变。
  风险
 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;钢材价格大幅波动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王丹 )

   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
看全文
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
提 交还可输入500

最新评论

查看剩下100条评论

热门阅读

    和讯特稿

      推荐阅读